西安石油大学

标题: 【主体活动“会”·学术交流会】各学术交流分会场精彩纷呈! [打印本页]

作者: hacksee    时间: 2016-12-15 12:25
标题: 【主体活动“会”·学术交流会】各学术交流分会场精彩纷呈!

“分四”丨  技术传播与本地化服务”国际研讨会在西安成功举办
2016年9月24—25日,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第4分会场“技术传播与本地化服务”国际研讨会在西安成功举行。研讨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承办,欧洲技术信息传播协会、日本技术信息传播者协会以及韩国技术信息传播协会协办。来自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外技术信息传播领域的专家,和北京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东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Hansem EUG、ISE、华为、中兴通讯、山形英技、瑞科等知名高校和企业专家以及其他致力于技术信息传播工作的近100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对技术信息传播优秀团体和优秀人物进行表彰。继2015年后,中国标准化协会再次推出技术传播优秀团体/人物颁奖活动,多年来积极从事技术传播领域工作,为行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等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团体表达敬意与感谢,以彰显榜样作用、助力行业发展。2016年评选出中国标准化协会技术传播“行业贡献奖”2名、”教育贡献奖”1名。

研讨会围绕“技术传播与本地化服务”的主题,借助中国科协年会的大平台,探讨“一路一带”背景下中国产品技术资料输出面临的问题,以及“一带一路”战略下陕西企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陕西品牌更好的“走出去”把脉开方。大会共邀请4位国际专家、5位企业代表和1位高校代表共10名演讲嘉宾,围绕主题做精彩发言,探讨新技术、新动态、新观点并交流技术应用成果,积极助推提高我国企业产品与服务的全球化发展。

研讨会分会场还开展了企业作品展和咨询交流活动。


“分七”丨  全国稀有及贵金属材料学术交流会
9月24日-25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具体承办的“全国稀有及贵金属材料学术交流会”在陕西西安召开。来自全国稀贵金属材料领域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学者、一线青年科技人员、企业研发和生产技术骨干、相关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上下游用户代表及科技管理人员等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国务院参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党委书记陈全训出席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长贾明星教授级高工、分会场主席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黄晓平教授级高工、陕西稀有金属科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总经理颜学柏教授级高工等分别主持了分会场特邀报告和专题学术报告。会议邀请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何季麟院士、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叶逢春、钢铁研究总院教授朱明刚、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杨斌作特邀报告。来自高校和企业一线的青年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代表也进行了深入的学术汇报与讨论。

此外,会议从投稿论文中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十二位青年科技工作者论文进行了现场汇报交流,为高校和企业一线的青年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有助于开拓他们的学术视野,锻炼其创新思维表达与交流能力。

会上,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和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有色金属学会、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联办单位以及西安相关高校等协办单位作了十六场高质量、高水平的专题学术报告,涵盖了高纯铌材料、钨钼等稀贵金属绿色冶金与综合利用、新型钛合金及生物钛合金、稀土功能材料、和贵金属材料等诸多研究方向,报告内容高端前沿、内容翔实,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好评,给参会代表带来一次精彩的头脑风暴。


“分八”丨  聚焦能源化工 发展生态环境
“2016中国煤化工精细化发展论坛” 在西安召开


于博  摄

2016年9月24—25日,“2016中国煤化工精细化发展论坛”在西安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化工学会承办,陕西省化工学会、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化工学会煤化工专业委员会、《化工进展》杂志协办。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产学研各界200余位业界人士参加会议。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贺久长、中国神华副总裁张继明担任论坛主席并致辞,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元一主持了开幕式,谢克昌、金涌两位专注煤化工领域的院士做了主旨报告。

杨元一秘书长在致辞中表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严峻的环保形势,煤化工产业如何进一步调整规划布局、清洁高效利用现有煤炭资源,突破困局、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政府和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摆在我们每个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尤其是本次论坛的举办地陕西省,是我国六大煤化工产业基地之一,煤化工已成为陕西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未来如何“借煤转型”来提高经济增速,走上高端化、精细化的发展道路非常值得探讨。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协、陕西省人民政府将煤化工的持续健康发展列为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的重要议题之一,也表达了对煤化工科技创新引导产业转型的重视和期待。

“2016中国煤化工精细化发展论坛”论坛特设“思路与破局、科技与创新、实践与示范”三大板块,重点围绕“十三五”期间,在低碳发展和节能减排要求下,中国煤化工产业如何实现升级技术路线及高端精细化产业链延伸,并紧密结合陕北地区实际情况,深度探讨环保与煤化工的转型之路。在两天的会议时间里,来自中国工程院、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西北化工研究院、煤科院国家水煤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东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等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的近20位专家,共同带来了煤化工产业链战略、技术与市场的前沿进展。


“分九”丨  能源环境监测与管理国际会议在西安召开
9月24日-25日,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第九分会场“能源环境监测与管理国际会议”在陕西西安召开。会议为“能源建设与生态系统面临的挑战”,会议内容为探讨油、气、煤开发等能源领域里的环境污染问题,推进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与发展。

韩啸霖  摄

参加此次分会的专家代表共计200余人。主要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坦桑尼亚等国家。会议分为专家主题论坛交流和会议报告两部分。

此外,会议还邀请到美国加州能源咨询中心、高级顾问专家余秉森博士、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周抚生秘书长、西安石油大学副校长李天太教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贾承造院士、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副院长虎维岳总工程师以及国外Radzuan Junin等22位专家学者,就近年来在能源领域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国际前沿动态进行展示和报告。


“分十”丨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学术论坛召开
吴平  摄

9月24—25日,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十分会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学术论坛在陕西西安召开。论坛由中国煤炭学会承办,陕西省煤炭学会、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西安科技大学、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联办。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峰、原陕西地质调查院院长王双明担任论坛主席。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以及国内煤炭清洁利用方面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围绕煤炭提质加工、煤炭清洁高效转化、超低排放燃煤发电、碳捕集与封存、煤炭伴生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散煤清洁燃烧等技术领域,进行高端交叉学科交流。


“分十一”丨  三品建设构建纺织产业“一带一路”新格局论坛
9月24—25日,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十一分会场三品建设构建纺织产业“一带一路”新格局论坛在咸阳市举办。论坛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承办,咸阳市人民政府、西安工程大学联合协办,旨在搭建“一带一路”经济区的纺织产业技术交流平台,加强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加强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的互动发展,助力陕西纺织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次会议除科协年会主会场之外,分会场主要由四部分主题内容组成,分别为“专题报告—三品建设与纺织产业格局”“科技新见解—行业科技创新及产品研发趋势”“学术交流—纺织行业各个领域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和“纺织行业跨区域技术对接—创新驱动助力陕西省纺织产业跨越发展”。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伏广伟、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等将分别做“国家三品战略对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意义”、关于“纺织服装产业创新驱动与绿色协调发展”等精彩报告

本次活动得到咸阳市科学技术协会、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管委会、陕西省纺织工程学会的大力支持。


“分十三”丨  智能传感器+物联网创新国际研讨会 在西安召开9月24-25日,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十三分会场“智能传感器+物联网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西北工业大学召开。

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纳米科技学会联合承办。会议以“智能传感器+物联网”为主题,旨在促进智能产业、物联网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推进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与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项昌乐,西北工业大学校长汪劲松参加会议并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蒋庄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王曦,千人计划专家、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崔天宏,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多伦多大学教授孙钰等院士专家作计量与传感器测试技术——中国制造2025的基石,物联网时代的半导体创新,用于医疗诊断的石墨烯生物传感器,组织和细胞检测的生物物理传感器——微系统的一个分支等专题报告。报告内容还涉及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中MEMS传感器的应用,汽车电子领域智能传感器的应用,环境监测和保护、改造领域智能传感器的应用等专业领域。

分会场配合科协年会“学科交叉”定位,充分发挥微米纳米学会的学科、人才和组织优势,积极搭建智能制造的学术交流活动平台,促进智能传感器的科技创新与学科发展,为陕西省智能经济的发展助力,探讨中国智能制造生态圈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促进陕西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分十五”丨  “水土保持与生态功能”研讨会在西安举行9月24日, 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十五分会场 “水土保持与生态服务” 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研讨会由中国科协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省水保学会联合承办。

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和领导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总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孟伟院士;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崔鹏院士;水利部水保司原司长、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刘震副理事长;中国水保学会秘书长、北京林业大学吴斌教授;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主任邰源临教高;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曹文洪教高;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北京林业大学侯小龙教授;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监测处李智广处长;水土保持研究所所长刘国彬研究员、水土保持研究所副所长冯浩研究员、水土保持研究所程积民研究员等;另有相关科研机构和高校学者、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的领导和专家也与会进行了指导和交流。

“水土保持与生态服务” 学术研讨会会场(雷建 摄)

参加研讨会的单位有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北京林业大学、兰州大学、西南大学、贵州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黄委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长江科学院、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夹江县科协科协、黑龙江省黑河市科协及地方水利、林业、农业单位及企业等共计68家单位。本次会议参会代表有200余人,大会报告8个,分会场报告44个,全文和摘要共计66篇。

研讨会分为大会报告和专题研讨, 科技工作者们围绕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一带一路减灾与水土保持、以及水土保持的植被建设和监测技术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讨,设置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植被建设与水土保持、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及水土保持监测四个专题报告会。通过研讨,进一步了解了我国水土保持科技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科技带动发展,创新引领进步,也成为与会人员的共识,特别是年轻的水土保持科技工作者的成长与涌现,成为了这次研讨会的一大亮点,也为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本次研讨会鼓励学科交叉互动,倡导质疑学风,进一步强化了科技交流的务实氛围,为科技工作者发表最新学术观点、研讨前沿学术问题搭建交流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在社会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水土保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有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政府支持,水土保持科技事业一定会继往开来空前发展。




欢迎光临 西安石油大学 (http://xasy.51dingshu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